【壹揪看88影評】何瑞珠│西洋棋開局《后翼棄兵》進攻當棋王 歇斯底里也能相濡以沫的女人國
文|何瑞珠(紐約大學電影理論研究所碩士、資深影評人)
圖片:NETFLIX/提供、取材自網路、翻攝畫面
▲ 聽講影評 ↑
這壹週~影評:
后翼棄兵
一開始我連片名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原來「后翼棄兵」是種西洋棋進攻的開局方式,有點為求勝就算壯士斷腕也行,暗示著女主角的好勝心。
當然五六零年代的婦女大都和自外於社會規範的女主角不同,因此編導也安排了許多對照型女配角。
戲份最重的是養母一角,養母應該就是50年代典型的家庭主婦,她心地善良,卻嚴重自信心不足,不覺得自己有足夠的才華能靠自己維生。
即使婚姻名存實亡,她仍卑微地企圖挽留,直到被丈夫徹底拋棄。藉由這個角色,觀眾能感受到當時的家庭主婦有多可憐嗎?
養母和女主角相依生活,兩人表面上互有所需,女主角需要養母撒謊請假和處理賽程瑣事,養母需要錢,但兩人同時情感互相依存,女主角一度表示因為養母生病而略過賽事,更因為養母猝死而神傷。
母女互相倚賴的感情遠比影集呈現的更深厚,因為這並非一齣濫情戲,因此編導不太正面呈現深情與溫情,反而是用女主角喝著母親喝過的酒,吃母親的藥和穿母親的睡衣等方式,讓觀眾發現女主角有多懷念養母。她們的母女之情,盡在不言中。
五零年代的婦女大都無法外出工作,但家庭主婦竟都免不了酗酒嗑藥,養母有嚴重酗酒問題,女主角一度在超市偶遇高中校花,昔日校花已經為人母,育兒車下卻有一大袋酒,到底五零年代的家庭主婦是有多少愁?需要頻頻借酒澆愁。
不是家庭主婦的女性也同樣鬱鬱寡歡,代表人物是女主角的生母。生母有一堆自以為是的歪理,但她同時是女主角的惡夢來源,經常將她拉向深淵,生母的種種歇斯底里造成女主角童年的巨大陰影。
生母曾一度游泳到不見人影,害在岸邊的小女孩快嚇哭,生母最後還帶著童年的她去自殺,生母逼得女主角經常得用酒精和藥物麻痺自我,女主角過度冷漠,不善表達感情,可能是從未走出童年陰影。
不過編導對生母身份的設定有點草率,為何一個有數學博士學位的富家千金會變成住在拖車內的單親媽媽?感覺生母的存在只是讓女主角陷入痛苦深淵的誘因,有點過於簡化。
最畫龍點睛的是,女主角在孤兒院的叛逆非裔友人喬琳,編劇並未著墨那個年代的種族歧視,只用這個非裔少女對世界的憤怒來表態,假如非裔從出生到成長,總是處在不公不義的世界。
譬如她會自稱「我太黑了,所以不會被領養」,膚色讓她的渴望永遠無法成真,那非裔如何能平心靜氣地面對世界?女主角因為理解好友的憤怒,因此多了對非裔的同理心。
編導仔細地安排了一堆有各式缺點的女性角色,卻始終讓這些女人盡顯特質,女主角偶然在電梯中聽到俄羅斯選手對她的評價是「情緒不穩,易怒,就像個典型的女生」,女主角似乎也知道自己情緒上的弱點。
但她依舊勇猛進攻和不肯認輸,依然表現得像個情緒不穩的女生,這齣戲的女性不管是家庭主婦,小三,非裔,每個人都對世界很不爽,因為在男尊女卑又種族不平等的世界,她們並未被公平對待。
所以心中有一大堆不爽,只好藉酒精和藥物麻痺自己,甚至罹患精神疾病,這種無路可逃的處境,一度也讓女主角陷入深淵,幸好恩師的葬禮讓她重新振作,讓她感到被愛,也救了她。
這齣戲最具女性主義色彩之處,不是女主角成為世界棋王,而是編導讓每個女人都盡情做自己。
即使她們軟弱痛苦也無妨,但她們能保有自我,有些人還能揮霍天份。
編導並沒有為了打造棋王,而讓女主角喪失自我,她甚至到最後還能得罪基督教團體和不從國家命令,誰能不喜歡我行我素的率性女子呢?(責編:謝羽彥、陳盈盈、葉畀威 編審:陳香君、壞編、蕭文龍、歐葛 後製:美編視覺設計組、影音組、編輯中心暨雲端庶務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