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揪看88國政教化】國家不認施政決策錯誤 全民也無義務費時糾正敦促國家發展
國家…………………………..
[optin-monster slug="jhvxiceefdagxprwv3o2"]
黃識軒/特稿
國家
繼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澆人冷水後,15日再與文策院、教育部溝通,仍盼有助於大眾傳播媒體逾20多年於新聞報導、節目等產製內容亂象。
有鑑於中央各部會議處媒體新聞領域事務同仁,不甚了解新聞實務上的編採工作與相關法規規範及保障媒體自主、新聞自由等基本原則;即日起各機關所提之意見,基於尊重所配合的文書相關內容或為求報導屬實之相關佐證,亦將揭露於本媒體單位所屬各媒體平台,久存雲端供歷史佐證之需,並藉以作為落實第四權監督之證明。
以下為隸屬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之「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於該官網所提交內容全貌:
=========================================================================================================
一、關於參與平臺
這是一個政府與民間互動溝通的單一討論平臺,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建置。
您的參與能讓政府施政更為周延未來行政機關的政策計畫,將朝向公開透明、公民參與及強化溝通之目標邁進, 讓政府與民間的社會氛圍趨向信任之夥伴關係。
政策透明化,除讓您了解自身的權利外,同時也能監督政府的執行力您可以是中華民國的國民,也可以是居住在臺的外國人士,只要您有讓臺灣變得更好的想法,都可以在參與平臺提出您的意見,不論您的意見是贊成的,或是反對的,我們都不會忽略,因為您的意見都是督促臺灣向上提升的動力我們非常歡迎您能提出具體明確的意見,不論影音、照片、文字、國際趨勢、研究數據等我們都接受相對的,當您持反對意見時,亦請務必提出反對原因讓我們知道,作為政府後續調整施政方向的參考請讓參與平台能聽到您的聲音,一起守護這塊家園,讓臺灣變得更好。
二、如何參與
要讓您的參與變成可行的政策,請先了解行政機關可以做什麼及什麼是不能做的?並請您以自身專業及經驗提出「應該做什麼」或「如何做可以更好」等意見,對我們才有幫助。
三、瀏覽
請您利用一些時間先瀏覽已公開之議題,了解機關已經做了什麼?現在及未來想做什麼?有什麼預期成果與效益?資訊正確性是否完備?議題或政策規劃是否符合國際趨勢潮流?亦或者我們遺漏了些什麼?
四、寫下您的意見
在提出您的意見之前,也請您不吝撥冗與我們分享您的背景與專業,清楚表達您的想法及案例讓我們參考,透過上述的分享,也可以讓其他民眾可以更快進入您所想討論的議題與重點。
重要的是,因為有了您的背景與專業描述,我們更可以知道在這項政策或議題上,最終會對哪些領域產業造成什麼樣程度的衝擊與改變,透過您的回饋,可以讓政府在政策評估面上,可以思慮的更加周全與綿密。
五、聚焦討論
任何議題總是會有正反兩方立場,政策總是要顧慮到不同族群目標及考量利弊得失,我們深信任何形式的的正反意見討論都會讓政策變得更好。不管您認同或不認同某議題,您可以按下贊成或反對,表達您的意見。這神聖的一個舉動,讓我們知道有人正在關注這個議題。
但我們更歡迎您能寫下具體可行或還有哪些可以修正的意見,讓政策的討論可以獲得更多元的意見。
您可以就別人或行政機關的評論再加上自己的想法或補充資訊,讓討論的議題透過不同角度與層面的論述,涵蓋的更加全面與周全。
當然如果您不認同別人或行政機關所提出之評論,請尊重他/她的評論,勿批評或嘲笑,我們深切希望,除了降低情緒上的反應,也請您無論如何提出您不認同的原因與觀點,因為這樣會讓我們更加容易釐清問題所在,更能將時間放在對臺灣未來更重要的策略點上,讓我們一起聚焦討論,每個影響未來子子孫孫的政策議題與想法。
這是我們生活的土地,讓它變得更好,是我們萬眾一心的期待,更是我們無可推卸的責任。
若您對行政機關的任何政策或有其他衍生疑問的話,您亦可以透過參與平臺的首長信箱功能與各權責機關進行聯繫,我們收到訊息後,會儘快回應您的需求與意見。
六、遵守規則
留言請勿涉及暴力、恐嚇、淫穢、粗俗、猥褻、誹謗、欺詐、威脅、人身攻擊、歧視辱罵、不實或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或不法文字、圖片、影音等任何形式的檔案,或侵犯個人名譽、隱私、智慧財產權、冒用他人名義,或違反依法律或契約所應負之保密義務,或是違反刑法或引起民事責任。另外,亦請勿在參與平上濫發廣告郵件、垃圾郵件、張貼不實等訊息
七、透明開放
為落實公開透明之精神,將揭露所有參與平臺討論/回應之資料(含參與者姓名/暱稱)
協助我們改善服務
您遇到什麼問題?(必填)
碰巧至網站瀏覽,又看到錯字;臺灣媒體亂象因政府廢了出版法後,又將新聞局裁廢改增設文化部,去年又多了一個文策院。我是報社記者、電視新聞主播、電台DJ、作者、主持人、第一代所謂的網紅在兩岸直播奪冠;網站從使用工具變成新媒體,透過行動數位網路等新媒體接收資訊的使用者日益增加,也令網站延伸出附加功能即傳統報紙等平面媒體出版內容成歷史紀錄;然而,過去報媒存於圖書館藏之紀錄等歷史佐證資料有可能發生疏漏或遺失等問題,網路等新媒體改善該問題且其資料傳輸進雲端,即便發生問題,仍有跡可循。
國家不願面對的真相,就是承認施政決策有誤;但問題總是要處理,怎麼會時代進步、科技發達,連帶促進自我感覺良好,無視規範或教育曾灌輸的學習與遵守之道呢?
原欲嘗試溝通,分享經驗,敦以加速改善我國已累積20多年的媒體亂象;然而,網站內容疏失謬誤,可略作為對其所屬團隊的瞭解參考,自身做不好,如何對外管事?沒有人愛多管閒事,人人都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這種心態確實可議,難道有人願意白花時間講廢話管閒事亂罵人毫無依據便恣意批判人事物?據了解,多數人應都懂知錯能改、自失敗中擷取經驗,若是不懂,李遠哲的教改究竟是好還是不好?誰該為國人接受國民義務教育後,卻輕忽在社會上工作應更謹慎等行為處事原則的缺失負最大責任呢?
媒體亂象很關鍵,關乎國家各產業發展;以文化部為實例,臺灣文化沒有進步,影視產業敗壞,補助國片亂花濫用全民納稅金;不僅沒有輔導受補助單位精進,也無相關後續追蹤或協助受補助單位發展多元、融合他業試著開發出無限可能的機會,以期將公帑確實用於所需之實。日前補助國片《破處》1200萬,文化部去年新誕生的單位文測院竟然也跟進無腦之舉,花兩億元與募資平台合作……1募資平台的合法性仍處於待商榷的爭議期2事實真相是,有愛心與熱忱、願伸出援手助人的臺灣人,不會捐款給募資平台,即便有,也不多,連募資平台聲稱無法證實自然人數的會員群都不會捐了,誰會捐呢?捐了是否違反勸募條例或不適用贈與之稅法呢?文策院失職調查在先,事後高調廣宣曝光,至今仍不自知,如何讓國人全民相信其有助於文化內容之促進呢?騙誰ㄚ= = 念過書的內心自會有解。
您對本網頁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必填)
沒有更好的建議,只希望不要看到錯字謬誤,誤導和影響所及的閱聽眾是難以盡數核實估計出的!妙的是,優質新聞單位日前也同樣有此錯字,還花時間查找出漢代有使用的文字資料……誇張的是,現在21世紀,管他漢代還是以前有什麼與今時使用上有別之處;當前教育部都有所規範,查找教育部遵循現在規範為準則不就好了嗎?
本頁面第三點最後一句:亦或者我們遺漏了些什麼?
正確為 : 抑或是
這種事也需要國人花時間告知
國人真的很辛苦ㄟ
像話嗎?
常有員警搜查逮捕等相關報導 其實對社會或他人危害不大 也可謂為作秀之舉
影響視聽 無視教育與規範 不僅個人受害,更有可能牽連他人,和拖累國家社會發展;很閒的警力是否該出動多做些好事,真正該做的事,有助於維護社會秩序之情事?
姓名/暱稱
黃識軒/歐葛
電子郵件
ogre@pets88.com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