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週影評

戰鬥民族開坦克 《T-34:玩命坦克》開坦克甩尾拼命

【資深影評人│膝關節】

看片之前,很難想像《T-34:玩命坦克》是一部根據史實改編而成的戰爭動作電影。

當年因為一名蘇聯坦克兵在戰俘營時,臨終前向同袍們表示曾經有一位蘇聯戰俘開著T-34坦克從德軍坦克訓練營逃出,本來以為口說無憑。

後來因為在德國境內發現了蘇聯士兵遺體的蘇聯坦克,才間接證實了這個故事並非杜撰。

熱血題材當然值得改編,《T-34:玩命坦克》根據史實獲得靈感,變成更具有熱血民族意識的主旋律電影,相當精彩,難怪能打破俄羅斯影史開片票房紀錄。

俄羅斯電影熱愛挑戰視覺,之前看過提默·貝克曼比托夫(Timur Bekmambetov)執導的《決戰夜》、《日巡者》就知道,其實俄羅斯許多商業電影的視覺特效並不馬虎,而且戰鬥民族拍起動作橋段也不含糊,拳拳到肉的激烈風格絕對是伏特加噴發的那種濃烈嗆辣。

導演阿列克謝西多羅夫(Aleksey Sidorov)身兼編劇,刻劃了一位新官上任的坦克車指揮官,如何首次上戰場就能讓老兵心服口服,最後又如何從戰俘營中逃脫。

《T-34:玩命坦克》不做那種史詩戰爭電影,畢竟他原本的歷史條件就是一輛坦克車如何從戰俘集中營逃脫?為了能讓電影充滿張力,變成了四個戰俘與一輛只有六發砲彈的坦克車,如何欺敵?

如何聲東擊西?如何設計陷阱?如何爭取分秒必爭的生死關頭?如何利用坦克的優勢與劣勢?畢竟德國坦克機動性高,速度快。

相較之下,蘇聯坦克笨重緩慢又耗油,要能以寡擊眾都是神話,如何兼顧合理軍事條件,還能做出銀幕爽度?這戲給了很好的答案。

加上只有六發砲彈,使得他們要如何突圍都必須精算,必要發射砲彈才要執行,否則浪費一枚等於失去一次生還的機會。

當然,《T-34:玩命坦克》並非只有純粹戰場上的坦克對決,蘇聯坦克指揮官與意氣風發的德軍坦克指揮官,兩個男子之間的「相愛相殺」才更是看點。

當年兩人首度交鋒,蘇聯指揮官自知俄羅斯坦克的缺點,透過房舍掩護與精算角度,成功突襲對手。

然而戰場是殘酷的,對方陣容堅強,如何以寡擊眾終究要面對短兵相接,雙方火拼到你死我活。第二次交手,這兩男的好看戲碼就是「英雄惜英雄」,德國軍官發現只有這位蘇聯對手真正懂軍事策略,坦克如何佈局?

蘇聯戰俘坦克指揮官最後獲勝那刻,其實他也保留了部分人性光輝,不希望他的對手就此命喪戰場,而德國納粹指揮官最後的握手與放手,意義非凡。讓一部單純的戰爭爽片,增添人性厚度。那句「曹操也有知心友,關公都有對頭人」,大概就是片尾的最佳註解。(責編:謝伊妍、蔡昀融、 LA-Jonny 編審:陳香君、蕭文龍、壞編 圖片:車庫娛樂提供 後製:歐葛、美編視覺設計組、洛杉磯編輯中心暨雲端庶務組)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