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週影評

未來感包裝的過時意識形態 《緝魂》的恐同與厭女

【資深影評人│何瑞珠】

以國片的平均技術而言,《緝魂》應是近期中攝影和剪接品質最好的一部,可惜內容有些自相矛盾,編導疑似想藉由劇情一再大逆轉,引發觀眾嘖嘖稱驚奇的效果,但似乎瞎掰到外太空,太過離奇,讓人無法買帳。

不過,對我而言,這部電影最不可信的,不是異想天開的換腦情節,而是怎麼到了2030年,還有人要因為性傾向而被逼著躲在櫃子裏?

天啊,我們的同志平權法案到了2030年依舊不被認可嗎?

《緝魂》表面上有高科技外觀和超乎科學的想像力,但實際上整部電影的意識形態仍停留在上個世紀,因此一對同志愛侶仍認為自己要隱藏性傾向才有資格當上市公司老闆?

而男同志又要利用女人當煙霧彈,再次上演《誰先愛上他的》悲劇,要一個女人守活寡,只因為男同志需要婚姻當道具,因為劇中的男同志心術不正又自欺欺人,導致戲中的這座豪宅中只剩下愁雲慘霧和邪魔歪道,他賺大錢住豪宅是為了折磨自己?同時折磨別人嗎?

古斌演的王世聰因為是同性戀,所以對妻子冷淡可以理解,但為何他對兒子也事不關己?還想斬草除根?

只因為兒子不聽話就得被害死嗎?虎毒都還不食子,他是惡魔嗎?他的問題不是他的腦能不能換,而是他為何這麼邪惡?還毫無反省能力?害慘自己的妻兒卻沒有受良心譴責?他還是人嗎?

王世聰的妻子原本是科學家,能研究換腦科技想必是業界頂尖,但她甘願讓自己困在豪宅中,不願發揮自我,她的生命只能依附在男人身上嗎?

沒有男人就要玉石俱焚?她真的是科學家嗎?如果這部片的同志觀仍停留在八零年代,那這部片的女性應該還在清朝吧?

一個中國來的孤女簽下賣身契,就得任由台灣富豪宰割?怎麼中國到了2030年還沒脫貧啊?

導演把主戲給了張震和張鈞甯這對夫妻,張震為戲瘦身賣力投入角色,演技的確亮眼,但他演得是個已經罹癌,不久於人世的病患,發揮空間有限,真正能演技大爆發的角色應該是,孫安可演的李燕,李燕能有初來乍到的生澀,被王世聰上身後對當女人的躍躍欲試,甚至還有中邪,一下子演媽媽,一下子演爸爸等各種選擇,簡直是數種人格隨她選,但孫安可的鏡頭卻沒有張震多,相當可惜。

如果是外國電影,《丹麥女孩》在一百年前醫學還不發達的年代,都能動變性手術,但如果是國片,就算砸預算營造出未來感,十年後想變性的台灣富豪仍只能躲在豪宅裡,遮遮掩掩,虐妻害子,這部電影再怎麼有未來感,卻只讓人看到過時的恐同厭女情節。(責編:謝羽彥、陳盈盈、葉畀威 編審:陳香君、蕭文龍、壞編 圖片:威視電影提供 後製:美編視覺設計組、洛杉磯編輯中心暨雲端庶務組、歐葛)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