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揪看88無聲】何瑞珠│今年最值得一看的國片!聾啞學校遇百人性霸凌揭頑固共犯結構 《無聲》吶喊社會對性暴力:噤聲
文|何瑞珠(紐約大學電影理論研究所碩士、資深影評人)
圖片:取材自網路、翻攝畫面
《無聲》
假如你今年只想看一部國片,那就是這部了。
《無聲》根據爆發在2009年的台南特教學校性侵事件改編,這起震驚社會,牽涉上百人的性霸凌案,因為受害者與加害者都是聾人學校的學生,他們無法替自己發聲。
也因為他們把學校視為世上唯一能接納自己的地方,因此不斷自我催眠「正常化」加害者的行徑。
導致性霸凌和性侵被掩飾為日常嬉戲的「一起玩」,知情的老師和校長為了自己的地位、權力和飯碗,以及整個社會對性侵案的噤聲禁忌。
因此校方始終以息事寧人心態,只想搓圓仔把事情揉到看不見,導致性霸凌案在校園一代傳一代,甚至可能追溯到30年前。
聾人因為無法正常發聲,因此性侵案即使發生在校園巴士後座,竟然也因為受害者無法大吼大叫,導致坐在最前座的老師和司機都視而不見,性侵案也發生在校園各個角落。
也再次因為他們無法叫喊,導致校方始終假裝看不見,因為校方不想惹事,導致每個報案的受害者都被交代要吞忍下去。
沒想到加害者們有樣學樣,再加上同儕壓力,導致這混著上百學童血淚控訴的雪球越滾越大。
雖然改編自真人真事,但編導把焦點放在三個主角身上,讓主角們的互動成為整間學校的縮影和源頭。
柯貞年導演邏輯清楚,對幾個主要人物的心理塑造都有深入剖析,究竟他們為何不離開?為何無法反抗?為何整間學校能層層疊疊地搭建出一個頑固的共犯結構?導致性侵案即使在調查期間仍持續發生。
案件能牽涉高達上百人,顯然共犯結構牽連甚廣,與整個社會的性禁忌也有很大關係。
運鏡的設計也很卓越,導演刻意模糊化加害的老師,只讓受害者變得性情乖戾殘暴,情緒兩極化和連續自殘,藉此彰顯出加害者的可惡至極。
加害者面目模糊就已讓他的邪惡在我們的想像中擴增百倍,而加害者對受害者造成的精神和心理創痛極大,被性侵後的小孩是如何的自我厭惡,到一步步邁入不可自拔地成魔之路。
導演的鋪陳,從校園霸凌主謀小光先是接到一個訊息就勃然大怒,到畢業典禮整個神情不對勁,再到他壓力大到只能以性侵別人來發洩,最後再到他的自殘,之後才有關鍵人物老師的出現。
但也始終沒看到老師的臉,無臉的老師從簡訊、背影到現身,他不在銀幕上卻也無所不在地,牽動著這個被強暴少年的一切。
整個鋪陳有條有理,國片向來最弱的敘事邏輯,在《無聲》中卻是無懈可擊。
片名真正要問的是,到底無聲的是誰?無聲的除了聾啞人士外,還包括整個社會的「如果讓別人知道發生這種事」的羞愧。
這句話出現在不同的家長身上,校長也說過類似的話:「鬧大對我們學校有何好處?」
受害者並沒有錯,但整個社會卻不斷強加羞愧感在受害者身上,而加害者正是利用這種社會氛圍,更加肆無忌憚地為所欲為。
或許無聲的不是受害者,也不是聾啞人,而是整個社會對性侵案的噤聲與避而不提,才是性暴力層出不窮的主因。
因此,《無聲》拍的不只是特教學校的性侵風暴,而是我們每個人對性侵案的噤聲。(責編:洪健庭、陳香君、壞編 編審:蕭文龍、黃識軒 後製:美編視覺設計組、影音組)
MORE NEWS:http://www.pets88.com
臺灣亞洲時報:https://twasia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