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揪看88膝關節│影評】真愛的極限,為愛犧牲!你甘願嗎? 離開戲院後《親愛的房客》驗收兩堂生命課程學分
▲ 聽講影評 ▲

文|膝關節(電影通路工人,影評人)
圖:牽猴子整合行銷/提供
親愛的房客
要談《親愛的房客》之前,很難不聯想到是枝裕和導演的《橫山家之味》。
《橫山家之味》就是因為英勇的兒子救溺水者卻導致自己過世,媽媽每年都會要那位被兒子拯救的人來上香。
樹木希林飾演這位年長的媽媽,言談中不慍不火地讓對方感受壓力,沒說出來的話,就是要對方每年這一天都要感恩並且懺悔,要對方有罪惡感,這樣才能讓喪失愛子的痛苦得到抒發。
《親愛的房客》某種程度上有一點點這樣的元素轉折,陳淑芳飾演的母親,怨恨兒子姚淳耀跟了「好友」莫子儀去爬山後,兒子居然發生山難。
為了彌補心中虧欠,莫子儀成了頂樓加蓋的房客。陳淑芳看莫子儀忙進忙出,照顧大家,卻還是怨懟表示,別以為做這麼多,就能夠原諒你。即便最後兩人還是和解,才能釋放彼此的壓力。
莫子儀要照顧姚淳耀的小孩,也要照顧病痛纏身的陳淑芳。原本也跟自己小叔相處愉快,無奈就在小孩領養權與房屋地契居然轉到莫子儀名下後,就上了一場異性戀的偏見霸凌同志戰爭。
莫子儀與姚淳耀這對同志愛侶,愛得辛苦,姚淳耀還有與前妻生的小孩。
這對同志組合,算是另類的多元成家。故事的衝突討論兩件事,一是社會對同志的歧視,二是長者晚年病痛的安寧之路。
其實莫子儀大可一走了之,愛人走了,又不是自己的責任,卻要扛下比天還高的壓力。
他的愛,用救贖兩個字來形容都不足以描述他的壓力。
面對檢調懷疑他的動機,他只淡淡地表示,要是換成是你老公死了,你會拋棄小孩跟家人嗎?一語道破同志族群的家庭群像仍然不被異性戀所理解。異性戀把同志當怪人,看到手機被刪除的交友軟體,則稱為對方就是拿來約炮發洩性慾。
不管是小叔的角色或是偵辦調查的警方,都象徵了這類保守沙文人士的想法,那些對於同志的偏見渾然不自覺地展露傲慢。
從開場的法庭審判,到檢調偵辦,其實沒有留給太多空間讓被誤解的莫子儀有太多陳述空間,如同主流社會對於同志歧視也不想理解,只一昧地扣上道德枷鎖帽子。
故事的衝突點在於莫子儀照顧病痛纏身的淑芳阿姨,為了減輕疼痛,鋌而走險買高劑量的麻醉藥物,最後發生不幸,卻也讓長者能走得舒服,在睡夢中安詳離開。這在小叔眼裡完全不能理解,才引爆出懷疑莫子儀計謀殺害自己母親。
《親愛的房客》帶領觀眾看見多元家庭中,領養小孩的阻力,以及老人面對晚年病痛纏身時,可望安樂寧靜階段所產生的道德爭議。還有不明究理的公權力,可能剝奪一個人的生命尊嚴。
白潤音飾演的小孩這個角色非常好,透過幾場彈奏鋼琴的情節,與主角莫子儀構成琴音讀心音這樣的設計,既可以呼應電影情節,也能把主題音樂合理反覆彈奏。
最後甚至能幫莫子儀修改歌詞,那個修改「翅膀」意思,某種程度也是象徵了希望能讓莫子儀這個被困住,被心裡無處可去的壓力,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翅膀,不再陷入無限救贖的輪迴之中。
莫子儀與白潤音之間的互動非常真誠,滿滿的愛與關懷,特別是一場騎機車接送下學回家後,白潤音還會推機車上停車空地,看得出來兩人相依為命的細節設定。令人動容,讓人不捨。
台灣對於同志議題雖然相對友善,但《親愛的房客》傳達的同志困境,可能更貼切真實生活中的偏見風景。
即便社會開放了,人心卻不見得等同理解彼此心境。在缺乏溫柔慈悲的視野之下,我們都容易成為剝奪別人尊嚴的怪物。
《親愛的房客》為觀眾上了兩堂生命課程,離開戲院之後,學分才要被驗收。(責編:謝伊妍、蔡昀融、陳香君 編審:壞編、蕭文龍、歐葛 後製:美編視覺設計組、影音組、編輯中心暨雲端庶務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