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葛/台北報導 ▲ 口述:派特芭芭,希爾頓芭莉絲的芭 日前,國慶日一早九時二十四分,與《中國時報》有關的「中時電子報」,公開發布了一則報導,標題是「雙10國慶竟不是中華民國生日?林佳新揭真相」。 中時網站標語是「真道理性 真愛台灣」,報導卻打翻閱聽眾對國慶認知與習慣,且究竟林佳新是誰?竟然能揭露真相。報導提及林佳新是南台灣一名菜農,還是「著名雲林菜農」,竟然如此「名聲響亮」。 但對照當天加班、忙於辦理國慶活動與協處交管的警力,像公然大力的賞所有人一大巴掌,難不成國慶又是另一齣戲? 然而,報導內容可謂通篇引述網友在社群網站平台臉書的發文,沒有政府相關回應,亦無撰文記者查找資料、多方採訪以強化報導事實可信之深度,究竟真相是什麼?這種內容是人民應該知道的嗎?憲法的存在與維護媒體、記者之法,不應該遭到濫用。 對此,當晚記者致電中時,編輯部表示與其無關,並將電話轉接至中時電子報;一名盧姓男子、自稱是撰寫該報導記者的同事並強調非其主管,表示記者出報導有其判斷考量,無法涉及干預。 說詞很明顯在維護同事,卻又透露自己不認同該報導,先說對該報導瞭解不多,再言雙十國慶日是中華民國生日,最後更誇張的瞎說「媒體不可信」、「現在媒體都這樣」,鬼扯自己多年於產業相關領域涉獵各類豐富經驗,卻放任有問題的新聞繼續傳播給大眾。 記者提醒盧男「記者採訪新聞應多方求證並平衡報導」、「新聞有編採作業流程」,竟似嗤之以鼻般又不苟同,顯見對新聞作業不甚瞭解。 如此態度與觀念認知即當前多數傳媒工作者不自知的問題,講白一點就是大頭症,才會縱養無知掌權者搞爛媒體新聞報導,頻頻靠補助撒錢作勢照顧產業及從業人員,而屢屢未能再見經濟奇蹟,僅只於讓大眾傳播媒體及相關領域產業和學術界的詭異之處,一個又一個的漸漸顯現出來。(責編:謝伊妍 編審:蕭文龍 後製:美編視覺設計組、影音組)
Read More »政治新策Politics
中華民國 MORE NEWS:http://www.pets88.com 臺灣亞洲時報:https://twasiatimes.com
Read More »黃識軒/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新冠肺炎確診後,各國媒體找源頭,也推測誰可能因川普隨後確診;多數都認為因日前舉辦第一場總統大選辯論會,他的競爭對手、候選人拜登最有可能染病。 拜登 後來,有平面媒體甚至約訪感染科醫師,藉由專家說法,將報導方向朝「拜登危險了」發展;但當時的拜登其實尚未確診,如此預測之說不僅失當,也有違背媒體編採新聞作業原則。 不過,剛剛凌晨零時23分,中國大陸微博快訊報導「據CNN報導,拜登新冠檢驗陽性」;可見平面媒體預測觀點精準,只不過或許礙於近年歪風,令原本作業應是預先備妥,待消息確認屬實後,才加以報導,或配合報導,輔以專家說法,讓整體報導更為深入、紮實。 此外,據查,有關拜登檢驗結果呈陽性反應,尚未有更詳實的相關報導內容;另,或許因正逢中秋連假及已過午夜截稿下班時間,此新聞在臺灣傳媒中,則由全球第一個、臺灣首創的全雲端寵媒《派特》一馬當先奪冠,提供即時報導,善盡媒體義務與責任。(編審:黃識軒 後製:黃識軒) ★ What’s more? Check 派特R:www.pets88.com
Read More »謝羽彥、壞編、陳盈盈/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在社群網站twitter(推特)表示,因應親近幕僚、總統顧問Hope Hicks新冠肺炎確診,他和第一夫人梅蘭妮亞都在等待檢測結果,同時將開始自我隔離。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指示,和確診者接觸的人需隔離14日,代表川普在威斯康辛與亞利桑納的造勢大會,還有第二場大選辯論都將告吹。 74歲的川普2日凌晨驚爆確診新冠肺炎(即:武漢肺炎、COVID-19),儘管總統御用醫師表示,川普在恢復期間能夠繼續履行職責,但此消息已經震撼全美及國際各國。若川普與他61歲的副手彭斯都確診,那麼誰能代理總統職務? 美國有記者對此疫狀表述心聲並呼籲,高齡80歲的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應先做好萬全隔離,以防萬一;因她是全美地位第三高的官員、憲法第3順位總統繼位人選。 美國《憲法》第二條寫道:「如遇總統被免職、死亡、辭職或喪失履行總統權力和責任的能力時,總統職務應移交副總統。」 「國會得以法律規定在總統和副總統兩人被免職、死亡、辭職或喪失任職能力時,宣布應代理總統的官員。該官員應代理總統直到總統恢復任職能力或新總統選出為止。」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13日舉行記者會,現場電視恰巧播映總統川普的新聞。(翻攝自AP) 而根據美國《1947年總統繼任法案》(Presidential Succession Act of 1947),代理總統職務排序分別是副總統彭斯、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參議院臨時議長葛拉斯里(Chuck Grassley,87歲)、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56歲)。 如果川普與彭斯無法履行職務,裴洛西將在無需選舉的情況下代理總統職務,這也意味白宮必須移交給民主黨政黨,如果她不能或不願意代理職務,那麼責任將交到後面排序的官員身上。…
Read More »黃識軒/特稿 日前立法院新會期開議,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在場備詢;但他數度不針對立委提出的問提直接正面答覆,還把球丟給其他同仁,過程中或許是他有脫稿演出的狀況,也可能因不知如何回應,竟以「一個院長要做決定是從全盤來看」之詞,作為他有所不知的藉口。 雖然蘇貞昌所言也的確沒錯,位階決策大位者,需對即將議決之事,先全面瞭解後,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然而,他所言卻證實他有所不知,還說:「所以需要主委(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啊,他要更專業。」原來,主委不專業。但主委仍在職,院長也沒被換掉,那這種戲碼究竟還要演多久? 「2020年是關鍵的一年」總統蔡英文曾如此講過。 過去,臺灣在邁向發展期,許多政策新制都稱作轉型,要讓寶島更好;但這與政府施政竟導致媒體亂象嚴重加劇到無法可管,亦無主管機關,影響產業與國家經濟,更敗壞影視文化等事業體。 從洪孟楷質詢蘇貞昌的過程中,竟讓真相浮現;即亂做決策、罔顧國人福祉,至於是為了什麼目的?仍無法獲悉。是否足以罷免總統則又是另一層面的複雜事。 只是沒想到,19日這一場有關立法院第10屆第2會期的質詢,針對蘇貞昌率同相關部會首長列席,提出有關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及牛肉進口的專案報告。 全民又受媒體亂象影響,重點放在洪孟楷準備熟豬肉兩盤,讓蘇貞昌當場直接吃,並辨別出臺灣、美國豬肉分別是哪一盤。吃不吃豬肉,其實不重要。 憲法賦予媒體第四權,是為了保持中立客觀,以利維護國人基本「知」的權利。 孰料,西元1999年前政黨極欲藉由廢除《出版法》操弄媒體,還以看似光明正大的目的裁廢新聞局,改增設文化部;結果,媒體被搞爛,還變得更腐敗,連帶影響文化。 2010年左右,政府開始將重心放在推廣文化創意產業,還打出許多新政策,聲稱要讓臺灣轉型成為像是全球最耀眼的一顆星,更要接軌國際,憑文創創造產值與商機,也令各產業跟進將許多大小事都緊黏著「文創」二字,後來還有了「松山文創園區」。 但將近十年,文化有變好嗎?2020年的現在是否有能搬得上檯面、看得到永續的未來、將產值回饋予國家或全民的文創產業?都沒有! 然而,這些年過去了,有心改變的政府執政團隊卻因陋習不改,使問題癥結點繼續與相關政策依存著。 如此就是亂花濫用公帑,不把全民納稅金當自己的錢妥處;卻也能藉此理解為何要突然改變公教人員退休金制度、違背當初所訂原則,打擊受此制度吸引而成為公教一員的國人同胞。 因此國家要進步,各產業經濟要有好發展,首要任務是讓大眾傳播媒體導向正軌運作,才得以落實第四權,促進全面性的蓬勃商機與生機,讓寶島不再僅是有如花瓶般、最耀眼的一顆星,而是能引領全球帶動世界腳步持續前進的實力。 至於立院議事也得與時並進,都什麼年代了還停留在過去的傳統思維中。 媒體和全民皆應聚焦在蘇貞昌顧左右而言他的回應洪孟楷,「你去餐廳吃牛排,人家是問你要吃美國牛排,還是澳洲牛排,不是煮起來要你分辨啊」、「我是按《憲法》規定來立法院接受質詢,不是來吃東西」、「你家沒養豬,他(陳吉仲)家有養豬」、「你臺語講得不輪轉(臺語)」、「不是這樣結論的」;難道結論有公式?莫非質詢方式有規範?養不養豬有差嗎?養豬的就有本事先預防口蹄疫嗎? 行政院院長理應熟悉所有資料,不甚清楚推給他人不夠專業,其實就是用人不當,自己不適任,看不到自己的問題,難怪國家至今如此而已。(責編:謝羽彥 編審:蕭文龍‧後製:美編視覺設計組、影音組) ● 點我看「立委洪孟楷質詢蘇貞昌完整實況」
Read More »[optin-monster slug="jhvxiceefdagxprwv3o2"] 新聞局,已逝…… 蔡昀融、黃識軒/台北報導 政府在廢了出版法後,又於2012年裁廢新聞局,改增設文化部;然而,看似欲實現媒體自主、新聞自由的階段性美意之舉,卻在相關決策人員未詳實妥處規畫下,使臺灣傳播媒體無主管機關多年,亦無相關規範有關出版內容媒體應遵循之準則及標準,還令記者專業蕩然無存。 施政不當決策導致媒體亂象加劇,如今新聞也依舊不甚自由或過於自由到侵犯人權、工作權、採訪權等,違反憲法對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應有之保障,俾利報導於眾之公益服務提供內容資訊等,以達人民基本「知」的權利。基於15日進入偵查不公開程序處理中,相關深入內容將於日後再揭。 不過,記者15日於司法單位進行相關處理時,竟從公職人員口中聽及所言「媒體記者主管機關不是新聞局嗎?」頓時質疑政府相關考試體制是否出現漏洞與缺失,公僕豈能不懂產業在體制端的現狀、不知新聞局已裁廢變文化部?如此該如何依法執行其獨立權?進而做出適當處置?文化部也真該廢了。 由於近年亂象過於嚴重,社會秩序始終難以回到正軌;陳菊上任監察院院長一職前,前院長張博雅與所屬監委亦曾針對新聞局裁廢後,點出政府數項缺失;包含「一、原新聞局裁併後之人員、經費均無顯著減少,未符合組織改造精簡之宗旨,組織再造顯係成效有限,且國際宣傳有弱化跡象」。 「二、原新聞局裁撤併入外交部國際傳播司後,由於內外環境更加艱困,以外交部國際傳播司之綿力,實不足以因應國內外之險峻局勢,亟需以行政院的高度,規劃、指揮、推動及整合各部會之國際宣傳業務。」 「三、裁併後外交部國際傳播司推動國際宣傳業務之績效,受限於該部本位主義之業務取向,欠缺跨部會橫向協調整合之機制。」等共由監察院提出五點足以糾正之處,但業界實際上積存多年陋習及因政府不當施政決策導致從業人士權益受損、甚至迫害新聞自由的狀況至今仍層出不窮;黑手遮天,有違新聞倫理。 其實,媒體亂象至今超過20年,除因過往產學上問題「學無以致用」,還未獲解決便遇上政府廢出版法、裁新聞局等新政;再加上網路發展太快且隨之而來的影響席捲全球,竟使得臺灣原有問題爛化成「學無所用」,更遭不肖人士扯出「假新聞」議題風波,誤導視聽,影響新聞從業人員專業與格調水準。 新聞一詞的中文意思解釋很清楚明確,即為新的資訊、消息;不肖人士趁亂徒生是非、炒作相關議題、轉移問題核心,抨擊傳媒報導失真,實為踐踏長久以來新聞編採作業體制內之流程及規範。畢竟真正的缺失在產學雙方,以及網路從使用工具轉變為媒體後,自然不應任人皆可隨意架設網站。 因此終歸是政府的錯,在不當時機鬆綁體制,又未能有妥處規劃,造成媒體亂象令全民詬病竟已長達20多年,豈是宣稱民主自由之國應有的模樣;昔日經手的相關公僕,都應自我反省如此恣意妄為連帶對產業、國家發展等各層面所造成之影響,負起歷史責任。 瞎的是,新加坡施行較適宜之方因應網路轉型為新媒體;掌管電信、電波相關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莫名接手應由文化部或經濟部處理之網際網路視聽管理法草案公聽會時,竟稱星國該舉過當。 不專業、不瞭解實務面的NCC,憑什麼依據和標準足以論斷他國政策,凸顯對產業的點、線、面都相當無知。難道總統蔡英文2020就職演說提及「臺灣是亞洲四小龍第一」,莫非是指在自我感覺良好這一點上,臺灣奪冠? 要確實改善亂象,得從問題最癥結點著手;剷除病灶後,再加以療養,待其體制內外一致恢復到位,即可發揮第四權在民主社會中最強之功效,進而促進各產業發展及國家之進步。換言之,產學皆得全面接受如同健檢般的進行「媒改」並再教育、汰除不適任者,才得以落實第四權,而非淪為任何單位宣傳之工具。 但,政府施政上的不當決策,影響甚遠,亦應有相關罰則懲處機制,以表負責。至於今年七月中,原有的公務人員懲戒委員會改為「懲戒法院」,已於上月正式成立運作,詳可點我。
Read More »國家………………………….. [optin-monster slug="jhvxiceefdagxprwv3o2"] 黃識軒/特稿 國家 繼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澆人冷水後,15日再與文策院、教育部溝通,仍盼有助於大眾傳播媒體逾20多年於新聞報導、節目等產製內容亂象。 有鑑於中央各部會議處媒體新聞領域事務同仁,不甚了解新聞實務上的編採工作與相關法規規範及保障媒體自主、新聞自由等基本原則;即日起各機關所提之意見,基於尊重所配合的文書相關內容或為求報導屬實之相關佐證,亦將揭露於本媒體單位所屬各媒體平台,久存雲端供歷史佐證之需,並藉以作為落實第四權監督之證明。 以下為隸屬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之「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於該官網所提交內容全貌: ========================================================================================================= 一、關於參與平臺 這是一個政府與民間互動溝通的單一討論平臺,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建置。 您的參與能讓政府施政更為周延未來行政機關的政策計畫,將朝向公開透明、公民參與及強化溝通之目標邁進, 讓政府與民間的社會氛圍趨向信任之夥伴關係。 政策透明化,除讓您了解自身的權利外,同時也能監督政府的執行力您可以是中華民國的國民,也可以是居住在臺的外國人士,只要您有讓臺灣變得更好的想法,都可以在參與平臺提出您的意見,不論您的意見是贊成的,或是反對的,我們都不會忽略,因為您的意見都是督促臺灣向上提升的動力我們非常歡迎您能提出具體明確的意見,不論影音、照片、文字、國際趨勢、研究數據等我們都接受相對的,當您持反對意見時,亦請務必提出反對原因讓我們知道,作為政府後續調整施政方向的參考請讓參與平台能聽到您的聲音,一起守護這塊家園,讓臺灣變得更好。 二、如何參與 要讓您的參與變成可行的政策,請先了解行政機關可以做什麼及什麼是不能做的?並請您以自身專業及經驗提出「應該做什麼」或「如何做可以更好」等意見,對我們才有幫助。 三、瀏覽 請您利用一些時間先瀏覽已公開之議題,了解機關已經做了什麼?現在及未來想做什麼?有什麼預期成果與效益?資訊正確性是否完備?議題或政策規劃是否符合國際趨勢潮流?亦或者我們遺漏了些什麼?…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