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瑞珠(紐約大學電影理論研究所碩士、資深影評人) 圖片:傳影互動 轟動華人世界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捧紅柯震東和九把刀,甚至創造出九把刀式類型電影。《打噴嚏》的基本元素完全承襲 《那些年》,依舊由九把刀小說改編,男主角依然死心踏地的愛著女主角,他的愛情依舊不在互動,而在表現自己。因此,女主角換誰都沒差,男主角必須引發觀眾同情和為之心痛才是重點;不管女主角說什麼,男主角只會自我沈溺得大吼大叫:「請不要決定我要愛什麼人,我自己可以決定。」這一段,簡直和《那些年》那場男女主角在雨中大吼大叫「大笨蛋」如出一徹。而且男主角再度自以為是的,想藉由在拳賽中出風頭贏得芳心,女主角再度不能理解為何男主角要把自己弄到頭破血流,看來九把刀就算用同一招,對刀粉來說似乎也夠用。電影的執行面不弱,節奏不算太悶,甚至還出現多重特效,外加漫威風格的各色超人來跑龍套,從古天樂的閃電俠到張曉龍的音波俠,再到吳建豪的反派大魔王,配角算是大牌盡出。如果不是九把刀和柯震東兩人都曾醜聞上身,如果不是《打噴嚏》竟然得隔這麼久才上映,電影本身算是完全遵守著類型電影公式,在固定元素中又有些許變化,票房就算不會如《那些年》般突然掀起一波海嘯,應該也不至於太差。但是,類型片的缺點是,重複太多次,觀眾會膩!自《那些年》後,吹起的校園風轉瞬間已經九年過去,童星都轉大人了,再加上九把刀和柯震東至今還在推出純情中二又堅貞不移的愛情片,自己都不覺得演太大嗎?台灣成功的類型片不多,九把刀模式能否繼續存在,《打噴嚏》會是個試金石。兩岸合資的電影原本會使得場景和口音看來很怪,但編導很聰明,把背景全都模糊化,又將港星、陸星全都配音加持,算是盡力把水土不服降到最低。《打噴嚏》的另一個問題是,被迫放棄大陸市場。台灣市場的確需要類型片才能活絡,但劇組又不敢單靠台灣市場,不過陸資和大陸市場卻又動輒得咎,導致兩岸合資模式既不穩定也常水土不服。同檔期的《屍速2》同樣是類型片,但《屍速列車》系列打從一開始就先放棄大陸市場,畢竟活屍是不准出現在中國電影院的;所以這部片在中國只剩下被瘋狂下載的命運,同樣是中級成本類型片,韓國電影選擇的是全亞洲市場而非人民幣市場。以《屍速列車》而言,在亞洲各地都登上票房冠軍後,口碑發酵,也在歐美不少國家做過有限度的放映,自然不僅能回收票房還能創造高盈利,《屍速2》可以搶第一集IP的紅利,在同類型元素下做些許更動。但依舊有活屍、親情、狂奔和末日感等元素,商業電影當然得以尋求最大市場為依歸,看來放棄大陸市場,或許電影才能跑更遠。但台灣仍有《打噴嚏》這種對中資執迷不悟,反被卡關者。兩者在同一天上映,誰的選擇比較吸睛?很快就會分曉。(責編:洪健庭、蕭文龍、黃識軒)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