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

影視娛樂新聞E-news

【線上看88熔爐】膝關節影評國片《無聲》 憶南韓社會爭議電影《熔爐》

熔爐 ● 點我立即線上看南韓將聾啞校內性暴力事件搬上大銀幕之作《熔爐》 MORE NEWS:http://www.pets88.com 臺灣亞洲時報:https://twasiatimes.com

Read More »
影視娛樂新聞E-news

【壹揪看88影評】膝關節│沉默不代表《無聲》 臺灣年度勇敢之作

▲  聽講影評 。 文|膝關節(電影通路工人,影評人) 圖:CATCHPLAY電影/提供 無聲 曾經羨慕南韓可以拍極度具有社會爭議風格的《熔爐》,如今台灣則交出大膽無畏的《無聲》,從開拍就知道製作難度,挑演員到決定題材走向,最後完成作品。每一段都走得戰戰兢兢,無比壓力。 導演柯貞年與團隊打了一場超高難度的拼搏,為的就是能夠從這個沈重的社會議題,能夠帶出更多人思考聾啞者的世界,以及聽人(聽障者對於正常人的稱呼方式)又是如何壓迫他們。 於是,《無聲》從拍攝時期就需要小心翼翼,畢竟以真實社會事件維本,怕動輒得咎,很可能會傷害當年受害者,也影響參與本片的孩少演員們。 故事大綱敘述啟聰學校內,一群學生們互相玩耍的「遊戲」。這場遊戲改變了誰?又影響了什麼觀點?美其名為「遊戲」,其實聾啞者的互動,本質上充滿了肢體語言,雙方互相碰觸也成了溝通的一環。 所以看在外人眼裡,聾啞者之間的溝通,碰來碰去,像是遊戲,也是基本日常。但,如果這個觸碰跨了界呢?青少年之間的賀爾蒙高漲,觸碰到踩到紅線,引發不堪入目的傷害,被害者該如何面對加害者呢? 《熔爐》把聾啞者受到聽人的侵害拍出憤怒張力,因為聽人做了如此傷天害理的事情,最後卻被法庭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那句經典台詞:「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道盡了主流社會對他們的壓榨,早就把不合理當成合理。 本片則是帶領觀眾思考,為何當聾啞者遇到這類不公不義的事情,最後多半選擇私了,被害者與加害者最後還組成家庭的,也大有人在?這合理嗎?這些完全不合理的事情,卻在你我日常持續發生。 故事最強的角度就在於加害者與被害者之間的立場討論,男主角劉子銓飾演來到新的啟聰學校,遇到甜美可愛的陳姸霏,便心生好感。但其他同學們之間的打打鬧鬧,對女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情。 只是,被害者卻不願意懲罰加害者,這對觀眾、外人,甚至是男主角來說,當然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但,我們又能如何呢?擔任老師的劉冠廷發現這個事態嚴重後,主動調查,卻驚動了校方。本來可望大張旗鼓撻伐學校顢頇,最後還是輸給了保守體制。 這像是一個無解的習題,體制內裡的一群人只能在這個世界裡面獨自運作著,而體制外的人,只希望這個體制不要垮。因為聾啞者受到聽人的霸權欺凌,相較之下,還不如給自己人欺負。 故事裡頭就精準地呈現這些矛盾。加上整體演員的出色表演,更讓人感同身受。聾啞人士的痛苦與無解,從新聞變成醜聞,最後就成了舊聞,結論就是不聞不問。 來自韓國的小演員金玄彬非常驚人,他同時飾演兩個身份,既是可怕討厭的反派加害者,就是他唆使大家要「進行這個遊戲」。 最後卻也讓人看到他無奈無辜的悲劇過往,原來他也曾經是倒楣的被害者。這些冤冤相報,沒有何時了,只有無限循環,既然外界不懂也解決不了,聽人的權勢霸凌,才是他們最大的惡夢。…

Read More »
影視娛樂新聞E-news

【壹揪看88無聲】何瑞珠│今年最值得一看的國片!聾啞學校遇百人性霸凌揭頑固共犯結構 《無聲》吶喊社會對性暴力:噤聲

文|何瑞珠(紐約大學電影理論研究所碩士、資深影評人) 圖片:取材自網路、翻攝畫面 《無聲》 假如你今年只想看一部國片,那就是這部了。 《無聲》根據爆發在2009年的台南特教學校性侵事件改編,這起震驚社會,牽涉上百人的性霸凌案,因為受害者與加害者都是聾人學校的學生,他們無法替自己發聲。 也因為他們把學校視為世上唯一能接納自己的地方,因此不斷自我催眠「正常化」加害者的行徑。 導致性霸凌和性侵被掩飾為日常嬉戲的「一起玩」,知情的老師和校長為了自己的地位、權力和飯碗,以及整個社會對性侵案的噤聲禁忌。 因此校方始終以息事寧人心態,只想搓圓仔把事情揉到看不見,導致性霸凌案在校園一代傳一代,甚至可能追溯到30年前。 聾人因為無法正常發聲,因此性侵案即使發生在校園巴士後座,竟然也因為受害者無法大吼大叫,導致坐在最前座的老師和司機都視而不見,性侵案也發生在校園各個角落。 也再次因為他們無法叫喊,導致校方始終假裝看不見,因為校方不想惹事,導致每個報案的受害者都被交代要吞忍下去。 沒想到加害者們有樣學樣,再加上同儕壓力,導致這混著上百學童血淚控訴的雪球越滾越大。 雖然改編自真人真事,但編導把焦點放在三個主角身上,讓主角們的互動成為整間學校的縮影和源頭。 柯貞年導演邏輯清楚,對幾個主要人物的心理塑造都有深入剖析,究竟他們為何不離開?為何無法反抗?為何整間學校能層層疊疊地搭建出一個頑固的共犯結構?導致性侵案即使在調查期間仍持續發生。 案件能牽涉高達上百人,顯然共犯結構牽連甚廣,與整個社會的性禁忌也有很大關係。 運鏡的設計也很卓越,導演刻意模糊化加害的老師,只讓受害者變得性情乖戾殘暴,情緒兩極化和連續自殘,藉此彰顯出加害者的可惡至極。 加害者面目模糊就已讓他的邪惡在我們的想像中擴增百倍,而加害者對受害者造成的精神和心理創痛極大,被性侵後的小孩是如何的自我厭惡,到一步步邁入不可自拔地成魔之路。 導演的鋪陳,從校園霸凌主謀小光先是接到一個訊息就勃然大怒,到畢業典禮整個神情不對勁,再到他壓力大到只能以性侵別人來發洩,最後再到他的自殘,之後才有關鍵人物老師的出現。 但也始終沒看到老師的臉,無臉的老師從簡訊、背影到現身,他不在銀幕上卻也無所不在地,牽動著這個被強暴少年的一切。 整個鋪陳有條有理,國片向來最弱的敘事邏輯,在《無聲》中卻是無懈可擊。 片名真正要問的是,到底無聲的是誰?無聲的除了聾啞人士外,還包括整個社會的「如果讓別人知道發生這種事」的羞愧。…

Read More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