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

影視娛樂新聞E-news

【壹揪看88影評】膝關節│劇場版《鬼滅之刃》自我和解 無限列車盡孝駛達父母期待

▲  聽講影評 ▲ 文|膝關節(電影通路工人,影評人) 圖:木棉花/提供 鬼滅之刃 《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篇》成為年度現象等級的電影,彷彿沒有看過這作品,就身處於另一個陌生時空。 其實動畫作品在台灣向來容易被貼上標籤,票房更有天花板限制,走出同溫層之後,很難感染到其他「非我族類」。 但《鬼滅之刃》突破了這個障礙,而且推坑速度之快與共鳴度高,這就不是一個容易的成就了。 這回動畫劇場版的風格也與許多人氣動漫作品不同,多數人氣動漫的電影版都是獨立番外篇的概念。 如:《名偵探柯南》、《蠟筆小新》、《哆啦A夢》、《七龍珠》、《火影忍者》、《海賊王》等。 《鬼滅之刃》則採取非常特殊的方式,也就是繼人氣動畫作品26集後,緊接著推出延續劇情的《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篇》,情節完全就是取自漫畫,幾乎沒改,甚至用心加料,讓鐵粉更驚艷。  這個作法在市場上來說是一門險棋,因為代表收看門檻必須看過前面26集,或是至少看過漫畫原作。 在當代閱聽人高昂時間成本壓力底下,《鬼滅》卻可以推動大家「一究竟」,這不得不佩服協力製作的動畫公司ufotable。 他們讓2D的紙本漫畫,變成了華麗的每秒24格神作。舉凡作戰畫面、背景襯樂、細膩分鏡、主題歌曲,都能讓這個動畫以及劇場版,成為真正的3D活力吸睛之作。  就算沒有看過原本動畫作品的觀眾,也能直接切入看電影其實沒有問題,差別在於主角群的互動心聲會降低一點,但無礙於最後的大哥「鬼殺隊炎柱・煉獄杏壽郎」那段爆淚情節。  畢竟原本煉獄杏壽郎在動畫作品中,也就只有出現那麼一段,並沒有太多刻劃背景,所以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接受程度很大。 而且故事情節很單純,找鬼對打,希望能早日把變成鬼的妹妹變成人類。 那麼,到底為何這套作品會如此轟動?必須要佩服作者吾峠呼世晴在這群青少年獵鬼隊成員們的背景刻劃,以及那些「非典型」的人物設定,還能發揮集英社的王道賣座主軸:友情、熱血、勝利。 竈門炭治郎的暖男與愛哭形象是深植人心,身為第一男主角不光只是要保護妹妹,獵殺鬼的過程當中,也能反思鬼的立場,並且同情理解對方,這樣的角色立場,使他成為萬人迷。…

Read More »
影視娛樂新聞E-news

【壹揪看88膝關節│影評】真愛的極限,為愛犧牲!你甘願嗎? 離開戲院後《親愛的房客》驗收兩堂生命課程學分

▲  聽講影評 ▲ 文|膝關節(電影通路工人,影評人) 圖:牽猴子整合行銷/提供 親愛的房客 要談《親愛的房客》之前,很難不聯想到是枝裕和導演的《橫山家之味》。 《橫山家之味》就是因為英勇的兒子救溺水者卻導致自己過世,媽媽每年都會要那位被兒子拯救的人來上香。 樹木希林飾演這位年長的媽媽,言談中不慍不火地讓對方感受壓力,沒說出來的話,就是要對方每年這一天都要感恩並且懺悔,要對方有罪惡感,這樣才能讓喪失愛子的痛苦得到抒發。 《親愛的房客》某種程度上有一點點這樣的元素轉折,陳淑芳飾演的母親,怨恨兒子姚淳耀跟了「好友」莫子儀去爬山後,兒子居然發生山難。 為了彌補心中虧欠,莫子儀成了頂樓加蓋的房客。陳淑芳看莫子儀忙進忙出,照顧大家,卻還是怨懟表示,別以為做這麼多,就能夠原諒你。即便最後兩人還是和解,才能釋放彼此的壓力。 莫子儀要照顧姚淳耀的小孩,也要照顧病痛纏身的陳淑芳。原本也跟自己小叔相處愉快,無奈就在小孩領養權與房屋地契居然轉到莫子儀名下後,就上了一場異性戀的偏見霸凌同志戰爭。 莫子儀與姚淳耀這對同志愛侶,愛得辛苦,姚淳耀還有與前妻生的小孩。 這對同志組合,算是另類的多元成家。故事的衝突討論兩件事,一是社會對同志的歧視,二是長者晚年病痛的安寧之路。 其實莫子儀大可一走了之,愛人走了,又不是自己的責任,卻要扛下比天還高的壓力。 他的愛,用救贖兩個字來形容都不足以描述他的壓力。 面對檢調懷疑他的動機,他只淡淡地表示,要是換成是你老公死了,你會拋棄小孩跟家人嗎?一語道破同志族群的家庭群像仍然不被異性戀所理解。異性戀把同志當怪人,看到手機被刪除的交友軟體,則稱為對方就是拿來約炮發洩性慾。 不管是小叔的角色或是偵辦調查的警方,都象徵了這類保守沙文人士的想法,那些對於同志的偏見渾然不自覺地展露傲慢。 從開場的法庭審判,到檢調偵辦,其實沒有留給太多空間讓被誤解的莫子儀有太多陳述空間,如同主流社會對於同志歧視也不想理解,只一昧地扣上道德枷鎖帽子。 故事的衝突點在於莫子儀照顧病痛纏身的淑芳阿姨,為了減輕疼痛,鋌而走險買高劑量的麻醉藥物,最後發生不幸,卻也讓長者能走得舒服,在睡夢中安詳離開。這在小叔眼裡完全不能理解,才引爆出懷疑莫子儀計謀殺害自己母親。…

Read More »
影視娛樂新聞E-news

【壹揪看88影評】膝關節│沉默不代表《無聲》 臺灣年度勇敢之作

▲  聽講影評 。 文|膝關節(電影通路工人,影評人) 圖:CATCHPLAY電影/提供 無聲 曾經羨慕南韓可以拍極度具有社會爭議風格的《熔爐》,如今台灣則交出大膽無畏的《無聲》,從開拍就知道製作難度,挑演員到決定題材走向,最後完成作品。每一段都走得戰戰兢兢,無比壓力。 導演柯貞年與團隊打了一場超高難度的拼搏,為的就是能夠從這個沈重的社會議題,能夠帶出更多人思考聾啞者的世界,以及聽人(聽障者對於正常人的稱呼方式)又是如何壓迫他們。 於是,《無聲》從拍攝時期就需要小心翼翼,畢竟以真實社會事件維本,怕動輒得咎,很可能會傷害當年受害者,也影響參與本片的孩少演員們。 故事大綱敘述啟聰學校內,一群學生們互相玩耍的「遊戲」。這場遊戲改變了誰?又影響了什麼觀點?美其名為「遊戲」,其實聾啞者的互動,本質上充滿了肢體語言,雙方互相碰觸也成了溝通的一環。 所以看在外人眼裡,聾啞者之間的溝通,碰來碰去,像是遊戲,也是基本日常。但,如果這個觸碰跨了界呢?青少年之間的賀爾蒙高漲,觸碰到踩到紅線,引發不堪入目的傷害,被害者該如何面對加害者呢? 《熔爐》把聾啞者受到聽人的侵害拍出憤怒張力,因為聽人做了如此傷天害理的事情,最後卻被法庭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那句經典台詞:「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道盡了主流社會對他們的壓榨,早就把不合理當成合理。 本片則是帶領觀眾思考,為何當聾啞者遇到這類不公不義的事情,最後多半選擇私了,被害者與加害者最後還組成家庭的,也大有人在?這合理嗎?這些完全不合理的事情,卻在你我日常持續發生。 故事最強的角度就在於加害者與被害者之間的立場討論,男主角劉子銓飾演來到新的啟聰學校,遇到甜美可愛的陳姸霏,便心生好感。但其他同學們之間的打打鬧鬧,對女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情。 只是,被害者卻不願意懲罰加害者,這對觀眾、外人,甚至是男主角來說,當然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但,我們又能如何呢?擔任老師的劉冠廷發現這個事態嚴重後,主動調查,卻驚動了校方。本來可望大張旗鼓撻伐學校顢頇,最後還是輸給了保守體制。 這像是一個無解的習題,體制內裡的一群人只能在這個世界裡面獨自運作著,而體制外的人,只希望這個體制不要垮。因為聾啞者受到聽人的霸權欺凌,相較之下,還不如給自己人欺負。 故事裡頭就精準地呈現這些矛盾。加上整體演員的出色表演,更讓人感同身受。聾啞人士的痛苦與無解,從新聞變成醜聞,最後就成了舊聞,結論就是不聞不問。 來自韓國的小演員金玄彬非常驚人,他同時飾演兩個身份,既是可怕討厭的反派加害者,就是他唆使大家要「進行這個遊戲」。 最後卻也讓人看到他無奈無辜的悲劇過往,原來他也曾經是倒楣的被害者。這些冤冤相報,沒有何時了,只有無限循環,既然外界不懂也解決不了,聽人的權勢霸凌,才是他們最大的惡夢。…

Read More »
影視娛樂新聞E-news

【壹揪看88影評】膝關節│韓片近年質量優!孝心電影《無價之保》煽情催淚 成東鎰臭臉當暖爸

▲ 點我聽內容↑。 文|膝關節(電影通路工人,影評人) 圖:龍祥電影/提供 韓國片這些年的整體品質相對好,已經是很多影迷心中公認的事實了。 似乎每一種類型都難不倒他們,無論是影迷們津津樂道的犯罪驚悚路線,或是韓國熱衷的政治議題。 其實韓國的溫馨喜劇與家庭主題電影也都很出色,煽情可以成為他們熱衷的噴淚主旋律,回想一下《七號房的禮物》、《開心鬼上身》就知道。 無價之保 《無價之保》則是走傳統的大男人要當奶爸的反差喜劇元素,好萊塢習慣把硬漢跟奶娃放在一起,用反差萌呈現陽剛男性面對小娃時候的手足無措。 成東鎰在本片扮演高利貸業者,但從第一場戲就暗示他是一個重人情味、面惡心善的高利貸業者,也要有道德基本守則。 成東鎰與男配角金熙元之間的互動更是有意思,劇本刻意設定成東鎰比較臭臉,但金熙元則帶了點傻氣憨厚,讓兩個男人之間的對話節奏,有快有慢。 這樣堆疊喜劇效果才讓觀眾能踏在既定節奏上。光是看兩男鬥嘴,就能讓人發噱。 故事的感人之處,建立在黑道討債高利貸公司,媽媽債權人因為無力還債,黑道決定強押小女孩當擔保品。 反正媽媽一定會為了贖回女兒來還錢。沒想到故事在這裡來到一個轉折點,討論南韓境內的朝鮮族問題,這些非法移民是人口黑數,一但被抓到當然是遣返。 所以討債的如意算盤打錯了,故事的感人之處便從這裡開始。 兩個討債大哥面對「擔保品」小女孩,除了疼愛有加、視若己出。 媽媽本來託付還款的對象,居然所託非人,反倒害女兒誤入險境。 還好討債大哥成東鎰的關懷,才讓小女孩能順利回來。 這些段落編導用了很多感人元素,如何讓小女孩跟討債兩男之間建立情感,甚至這三人組合也默默成了另類多元成家概念。 也許這種情節設計很天真,但「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確實解釋出了與其相信滿嘴正義的讀書人,還不如相信有情有義的黑道份子。 小童星朴昭怡的精湛演出,騙走了大家不少眼淚。…

Read More »
影視娛樂新聞E-news

【壹揪看88影評】膝關節│《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用生命挑戰禁忌!陳昊森曾敬驊BL戀 男男激情見真情

▲ 點我聽內容↑。 文|膝關節(電影通路工人,影評人) 圖:氧氣電影/提供、美編視覺設計組/後製 陳昊森 台灣同志片向來是非主流中的主流類型,同志片有基本觀影族群,這使得這些年同志片始終是熱門開發項目。 台灣從《盛夏光年》開出熱議的第一槍,其實更早之前的《藍色大門》也是講女女戀,只是後來的我們習慣看為一部沒有結局的青澀初戀故事,陳柏霖與桂綸鎂搭不上線,因為女主角心儀的是女孩。 柳廣輝導演受到監製瞿友寧的鼓勵之下,將自己的初戀融入改編,雖說BL戀慢慢地成為少女們、同志族群喜歡看的特定類型。 但能否讓兩位男主角擦出大銀幕火花,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糟糕的情況多半是兩位男主角各演各的,浮誇的演技取代真情流露,掩飾對同志之愛的認同度。 然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這組男主角陳昊森與曾敬驊徹底展現彼此情感,從開始的曖昧試探到被迫激情,從友情到愛情,被迫理解的愛情與內心掙扎與社會眼光。 編導花了很多場域、符號,來轉化這組同志之間的認同昇華。 從開場的泳池,兩人赤裸的青春肉體,就略帶暗示地天雷勾動地火。 但為了掩飾羞澀愛意,透過憋氣躲在泳池裡,彷彿就是用生命去挑戰那些禁忌,即使是無法呼吸也毫不在意。 由於導演與監製高中成長的年代剛好就是解嚴前後,拿這個時代背景置入成為股市背景,自然能更呼應同志愛戀受到的禁忌壓力,就算時代解嚴了,社會對於同性之愛、多元成家這樣的議題,仍然無法突破那些眼光斥責。 陳昊森與曾敬驊的優秀演出,曾敬驊飾演追求自由釋放的Birdy,但自我認同矛盾最大,陳昊森飾演的阿漢,則是一個早就理解自己性向,卻也苦於無法表達。 這組男男戀,從勾引出櫃,到被迫回到櫃子裡,還要為了順應社會眼光,兩男要扮演回去那個不屬於自己的性向認同。 曾敬驊的掙扎詮釋出那種抑鬱苦楚,特別是兩男在淋浴間,從陳昊森幫他搓澡到最後勾起天雷地火,最後曾敬驊羞愧面對激情,反而造就更多兩人之間的衝突。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著濃濃的作者印記,與特殊的時代背景,加上同志之情的種種困頓無解,都在這部青春愛情作品中,得到抒發壓力的樂觀想像。 特別是最後兩人多年後的異地相遇,那樣的自由解放,雖然台灣已經走向多元成家的新階段,對於多數守舊人士來說,那些當年受到壓抑而無法順利愛下去的人們,以及為了應付保守主流眼光,同志被迫結婚生子的慘事也不少。 為了稀釋那些制約壓力,故事透過最後一場青春與此刻的交手,讓中年組的兩人,遇上了少年組的彼此,成就了一場神奇的美好想像橋段。(責編:謝羽彥、陳盈盈 編審:陳香君、蕭文龍、黃識軒 後製:美編視覺設計組、影音組) ● More…

Read More »
影視娛樂新聞E-news

【壹揪看88影評】膝關節│軟硬都行!勞勃狄尼諾《阿公當家》搞笑出盡洋相 憑黑幫剽悍教父塑形漢子

《阿公當家》 [optin-monster slug="jhvxiceefdagxprwv3o2"] 資深影帝級人物勞勃狄尼諾曾是許多經典名片的硬漢代表,從《教父》的剽悍,《四海好傢伙》、《四海兄弟》等黑幫片著名形象,《計程車司機》的神經偏執角色。 有趣的是,隨著勞勃狄尼諾年歲漸增,進入90年代之後,他似乎特別愛演搞笑喜劇,而這些作品由於能跟過去的不苟言笑的角色對照,昔日的耍狠對照今日的耍寶,絕對是喜歡他的影迷一大樂趣。 之前的《阿公歐買尬》就已經開足銀髮族年齡玩笑,這次的《阿公當家》則有點更無厘頭地拿祖孫之間的戰爭當喜劇,而且這回是全明星陣容。     演勞勃狄尼諾的女兒是烏瑪舒曼,飾演風情萬種的超市收銀員居然是昔日玉女明星珍西摩爾,外加克里斯多夫華肯也來當搞笑綠葉,《阿公當家》的星光陣容算是很齊全的。 《阿公當家》的架構建立在於傳統VS.現代的趣味,傳統老一輩的勞勃狄尼諾習慣舊式的生活風格,直到因為無法順利在超市自助結帳而與店員起衝突。 女兒避免爸爸獨居還有問題,乾脆帶回家一起住,結果老爸要睡金孫房間,孫子被迫睡閣樓,結果在同儕起鬨之下,決心與阿公展開奪房大作戰。爺孫倆互相「衝康」,設計心機陷害彼此,過程笑料不斷。 勞勃狄尼諾這些年的喜劇片有時尺度頗大,「恥」度也很驚人,但這部算是口味有點重,還讓這位老影帝出盡洋相,更要犧牲「小弟弟」,意外添加驚人笑彈。這段爺孫作戰,同時也揶揄了岳父與女婿之間容易劍拔駑張的狀況。 還順道消遣每個家長都擔心女兒交男朋友,如讓烏瑪舒曼也對正值青春期的女兒格外保護,要求不可以隨便交男友,結果這段戲也擦出不少火花,更有一場戲讓烏瑪舒曼展現猶如《追殺比爾》的氣勢。 也因為烏瑪過去飾演過如此剽悍的角色,因此本片讓她擔任倒楣搞笑媽咪的段落,絕對會讓觀眾噴飯。兒子要惡整阿公的詭計都沒整到阿公,居然整到媽咪。 雖然這些笑料很鬧,也帶了幾分《小鬼當家》那樣的童趣,但就是因為本片這些大明星放下身段演出,會讓熟悉他們的粉絲格外有感。那些過去動刀動槍的大明星,如今都為了演溫馨家庭喜劇而甘願出盡洋相。 《阿公當家》絕對不只是只是設計爺孫惡整橋段而已,最後還是要回過頭討論家庭價值,以及不同世代之間如何理解彼此。 資深世代可以協助年輕世代找到自我定義,而年輕世代則能讓銀髮族趕上數位時代的學習趣味,在互鬧陷害彼此的喜劇主題中,仍然找到獨特的溫馨節奏。 看到放下包袱的大明星齊聚一堂,光是看到勞勃狄尼諾脫褲子犧牲色相,應該很值回票價。(責編:謝伊妍、陳盈盈 編審:陳香君、蕭文龍 後製:美編視覺設計組、影音組) ● More you…

Read More »
影視娛樂新聞E-news

影評全先看 補班日不無聊

影評 ● 膝關節《阿公當家》● 資深影帝級人物勞勃狄尼諾曾是許多經典名片的硬漢代表,從《教父》的剽悍,《四海好傢伙》、《四海兄弟》等黑幫片著名形象,《計程車司機》的神經偏執角色。有趣的是,隨著勞勃狄尼諾年歲漸增,進入90年代之後,他似乎特別愛演搞笑喜劇,而這些作品由於能跟過去的不苟言笑的角色對照,昔日的耍狠對照今日的耍寶,絕對是喜歡他的影迷一大樂趣。 之前的《阿公歐買尬》就已經開足銀髮族年齡玩笑,這次的《阿公當家》則有點更無厘頭地拿祖孫之間的戰爭當喜劇,而且這回是全明星陣容,演勞勃狄尼諾的女兒是烏瑪舒曼,飾演風情萬種的超市收銀員居然是昔日玉女明星珍西摩爾,外加克里斯多夫華肯也來當搞笑綠葉,《阿公當家》的星光陣容算是很齊全的。 《阿公當家》的架構建立在於傳統VS.現代的趣味,傳統老一輩的勞勃狄尼諾習慣舊式的生活風格,直到因為無法順利在超市自助結帳而與店員起衝突。女兒避免爸爸獨居還有問題,乾脆帶回家一起住,結果老爸要睡金孫房間,孫子被迫睡閣樓,結果在同儕起鬨之下,決心與阿公展開奪房大作戰。爺孫倆互相「衝康」,設計心機陷害彼此,過程笑料不斷。 勞勃狄尼諾這些年的喜劇片有時尺度頗大,「恥」度也很驚人,但這部算是口味有點重,還讓這位老影帝出盡洋相,更要犧牲「小弟弟」,意外添加驚人笑彈。這段爺孫作戰,同時也揶揄了岳父與女婿之間容易劍拔駑張的狀況。還順道消遣每個家長都擔心女兒交男朋友,如讓烏瑪舒曼也對正值青春期的女兒格外保護,要求不可以隨便交男友,結果這段戲也擦出不少火花,更有一場戲讓烏瑪舒曼展現猶如《追殺比爾》的氣勢。 也因為烏瑪過去飾演過如此剽悍的角色,因此本片讓她擔任倒楣搞笑媽咪的段落,絕對會讓觀眾噴飯。兒子要惡整阿公的詭計都沒整到阿公,居然整到媽咪。雖然這些笑料很鬧,也帶了幾分《小鬼當家》那樣的童趣,但就是因為本片這些大明星放下身段演出,會讓熟悉他們的粉絲格外有感。那些過去動刀動槍的大明星,如今都為了演溫馨家庭喜劇而甘願出盡洋相。 《阿公當家》絕對不只是只是設計爺孫惡整橋段而已,最後還是要回過頭討論家庭價值,以及不同世代之間如何理解彼此。資深世代可以協助年輕世代找到自我定義,而年輕世代則能讓銀髮族趕上數位時代的學習趣味,在互鬧陷害彼此的喜劇主題中,仍然找到獨特的溫馨節奏。看到放下包袱的大明星齊聚一堂,光是看到勞勃狄尼諾脫褲子犧牲色相,應該很值回票價。 ● 何瑞珠《這就是芭莉絲》 ● 希爾頓集團最有名的繼承者,芭莉絲希爾頓,從18歲起,因為性愛影帶被po上網莫名成為全球最知名人物之一,過去21年,她的影像無所不在,主演實境秀、拍電影,到處參加名流派對,後來還變成全球最高價的女DJ以及總在全球宣傳以她為名的產品,已經無所不在的芭莉絲希爾頓,還可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嗎?答案竟然是,她還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這就是芭莉絲》的前半部是在解構過去21年來無所不在的「芭莉絲形象」,原來那些全都只是在演戲,芭莉絲在鏡頭前自創了幾句口頭禪幫助人們記住她,她總是光鮮亮麗地現身,對粉絲展現無比的親和力,努力打造「富家女的完美生活」,創造屬於她的名媛經濟,讓大批粉絲搶買以她為名的產品。但她畫著大濃妝,躺在五彩繽紛的氣球中拍照時,其實已經半夜十二點半,等到拍照工作結束,一旁的經紀人卻要她明早八點半前就要梳畫好,因為隔天從一大早開始,又有一整天的行程,芭莉絲就在這種鐵人行程表中,度過21年,就算IG上po出希臘度假,其實也是隨時隨地在擺拍和po網,壓根把渡假當工作,這種虛構的美麗生活為她賺進了近90億新台幣的財富,完美名媛的光彩生活原來是為了賣產品。 這部紀錄片打從一開始,就讓芭莉絲藉由重複講述『我是芭莉絲』這句台詞,展現了自己不同風格的配音,原來過去那個娃娃音傻白甜只是芭莉絲自創的銀幕形象,芭莉絲天生的嗓音是低沈而決斷的,比較像她目前88億總裁的形象,而她在早期的實境秀《拜金女新體驗》中的裝傻賣笨也全是演的,原來這位叛逆白富美,從高中開始就不斷進出各種矯正學校,她屢屢逃走,死不肯吃藥,被關禁閉,照三餐被打罵直到18歲,因為在受虐體罰教育下長大,導致她成年後格外渴愛,又極度不信任人,也讓她至今無法睡好覺,總是惡夢連連和失眠整夜,直到拍了這部紀錄片,導演意外發現原來真正的芭莉絲和鏡頭前的芭莉絲壓根兩種人,進而讓她打開心扉,甚至戰勝心魔,解開心鎖,站出來替這些在矯正學校魔掌下生存的受虐兒發聲。芭莉絲在影片後半段和以前同在矯正學校的同學們相聚,一起站出來高舉著「反暴力、反霸凌和反體罰」的標語,希望阻止這類機構凌虐青少年。 根據芭莉絲矯正學校同學的描述,原來芭莉絲從小就是個頭腦一流,講起經濟學理論頭頭是道的人,友人笑道,『芭莉絲竟然在《拜金女新體驗》中假裝沒看過拖把,但她怎麼可能沒看過拖把,矯正學校天天要她們打掃。』而且『芭莉絲的聲音根本不像電視上那樣』,可見芭莉絲有多認真在經營自己傻白甜的虛構形象,芭莉絲以前拍電影時得過好幾座金酸莓獎,這位被公認為史上最爛演員之一的女星,卻演了傻白甜整整超過20年,而且大家還信以為真。她似乎深知群眾羨富又仇富的心理,因此塑造了一個大家愛看又愛罵的名媛傻妞銀幕形象,讓她源源不絕的創造商機。 《這就是芭莉絲》解構的不只是媒體和自媒體虛構的假象,以及名媛經濟學幕後的真相,同時還是個受虐少女靠著瘋狂工作麻醉自己,逃避過往,企圖活下來的倖存者記實。我壓根沒想過我會看一部芭莉絲的紀錄片,而且竟還看到哭了。 ● 王志成 《殺戮荒村》●…

Read More »
影視娛樂新聞E-news

【壹揪看88影評】膝關節│郭富城變身街友 《麥路人》道盡小人物悲哀

▲ 點我聽內容↑。 文|膝關節(電影通路工人,影評人) 圖、影音畫面:華映娛樂/提供、美編視覺設計組/後製   《麥路人》 韓國《麥路人》這片名對於多數台灣觀眾來說,可能不是很容易理解,但在看過本片後,就會發現片名相當具有巧思。 首先粵語中麥路人與「陌路人」同音,陌路人指的是一群陌生人。而電影裡面敘述一群街友從陌路人變成朋友,這群街友又在入夜的時候前往24小時經營的麥當勞速食餐廳。 麥當勞的廣告文案好多年都曾經寫著「I’m lovin’ it」,這片英文片名則成了「I’m livin’ it」。 算是一語雙關地道出,本來只是大家來麥當勞享受美食,如今街友來這裡,變成了住在麥當勞。這個街友入住麥當勞現象,最早從日本開始,因此還曾經出現了「麥難民」這樣的專有名詞。 由於潔淨環境加上相對安全,如今很多經營24小時的店家,都可能會延伸出街友群聚問題。 《麥路人》就從中拍出這些街友們的辛酸哀歌,金馬獎影帝郭富城再度變身落魄人,扮演一位在街友群中想辦法幫助大家過生活的街友大哥。 隨著他幫助每個落魄者,慢慢地發現為何他總是穿著西裝外套,跟其他街友大相逕庭,還能以流利英文幫忙寫求職信? 原來他曾經是高級金融交易員,直到某次交易搞砸動用公款,被關入獄,出來之後無法回到過去風光名利場,選擇逃避家庭,反而與街頭流浪漢、貧困者、單親媽媽們組成了另類的大家庭。 看這部片無疑是欣賞郭富城及楊千嬅等群星們的表現,郭富城當然是非常吃重的演出,他背負著街友們的期待,因為他總能讓問題迎刃而解。 但郭富城自己的內心問題,卻是無人能解。害怕自己的家庭缺席,無法對母親盡孝,卻又不想讓媽媽看到自己落魄模樣,最後只能委屈妹妹代盡兄責。 街友情況來凝視當代香港社會現象,有從中國內地來香港謀生、年輕小朋友與家中不合而呈現離家出走、夕陽產業工作者,或是從來就無法被雇用的邊緣人。…

Read More »
Back to top button